k1体育杨浦足球超级联赛的魅力,就在于把一群热爱足球的人聚集在一起。”已连续八届带领“上海我来”队参与这一杨浦本土品牌赛事的李强说。尽管他和队友们都已不再年轻,但热爱足球的他们每周都会坚持在绿茵场上训练。今夏,随着欧洲杯的开启和巴黎奥运会的临近,
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努力打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城区环境,近年来,杨浦不断加快从“体育大区”迈向“健身模范”的发展步伐。作为全动健身“模范生”,杨浦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年均举办400余场赛事活动,吸引近20余万人次市民参与。
把群众体育做实做牢,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杨浦如何成为“体育生活目的地”?近日,在山东日照举行的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市县交流活动上,上海市杨浦区作为首批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市县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做法。
杨浦,这个拥有深厚体育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大区,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发展新格局。
日前,位于平定路南端江畔的杨浦滨江运动公园正式启用。公园坐落于杨浦滨江南段核心区,聚合多个头部企业园区,是上海创新浓度、人才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这里将成为杨浦创新人才聚集的“运动后花园”。
杨浦滨江运动公园拥有2片标准室外网球场、1片标准室外篮球场和一个滑板碗池。球场设计将明艳色彩和肥皂泡元素结合,与周边上海制皂厂工业遗存“皂梦空间”形成呼应,完美融入景观,点缀靓丽的滨江风景线。
面对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资源稀缺、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难题,杨浦通过加大供给力度、提升治理能级、完善服务体系,实现了体育健身设施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市民健身中心、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健身步道、市动球场等多样化的体育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十三五”期间的0.97平方米增加到1.39平方米。
同时,杨浦还注重体育设施的复合利用,如打造杨浦滨江“体育秀带”,将城市金边银角变为市民休闲运动的打卡地。如今的杨浦滨江,城市定向、亲子运动、自行车、极限运动等体育项目“云集”于此,吸引了众多健身爱好者。孩子们踩着滑板车玩耍的场景,是杨浦打造“体育生活秀带”的一抹亮色。
为提高市民健身的便捷性,杨浦还积极推动数字赋能,绘制了“韵动杨浦”全民健身电子地图,为市民提供场馆预订、日常健身、赛事报名和体育消费券等智慧服务,实现数字技术与体育的多域互嵌和深度融合。
家住四平路社区的居民谢女士刚退休不久,听闻“家门口”新开了一家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离家不过5分钟脚程,她马上就办了年卡,每天都去运动1小时。“这是一桩实事,健身房开在小区附近,我才能坚持下去。”
受到周边居民好评的四平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内部设有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适老化跑步机、等速上推下拉训练机、律动平台等应有尽有,运动强度不大,还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旁服务,给出专业建议。
在基层治理方面,杨浦敢于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国试点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并推出社区(运动)健康师,发挥体育在健康促进、慢病干预和预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杨浦还加强全民健身指导,发展和壮大基层体育组织,建立健全五级管理网络,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这些举措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全面专业的健身服务,也提升了全民健身的水平和质量。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杨浦持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年轻化改革,提升科学健身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复合化程度。
日前,上海市第四届市动会迎来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国际体育盛事。上海市外国友人健身系列赛中国10人制橄榄球协会杯·“上海杯”十人制公开赛”在位于五角场商圈的江湾体育场举行。
作为杨浦培育引进的大型赛事活动,本次比赛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英式橄榄球精英,包括12支中外队伍。参赛运动员不仅有来自英国、法国、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常驻中国外籍运动员,还有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的本土精英。运动员们携家带口,呼朋唤友,赛场边围满了助威的人群。
体育引流搭台、商旅融合唱戏,是杨浦近年来提升城区人气、激发消费需求、提振经济活力一项创新做法。通过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办赛机制,激发多元主体参与赛事活动的积极性,城区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单纯看变为懂,再到参与,如今,运动健身早已成为不少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杨浦还依托资源禀赋,以市民健身需求为导向,打造“韵动杨浦·秀出来”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体系,培育长三角共青森林体育嘉年华暨易跑•森林越野半程马拉松、杨浦足球超级联赛本土品牌赛事。这些赛事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健身生活,也提升了杨浦的体育文化氛围。
此外,杨浦还推动专业赛事活动与体育资源下沉社区,打造“一街一品”、“一居一品”特色赛事,并发布《杨浦区体育消费指数研究报告》,提出“杨浦”算法,激发体育消费动能。
未来,杨浦将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引领,继续在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上下功夫,在统筹区域发展上下功夫,在聚焦重点人群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体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和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