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体育6月12日,青岛市召开“着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全面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青岛市学校体育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健全政策体系。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青岛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出台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体教融合、近视防控、规范双姿等一揽子配套举措,强化政策供给,释放政策效应,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加强协调联动。建立与体育、卫健等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强化体教融合、教医联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如,联合体育部门通过招聘高水平退役运动员和教练、目标化管理在职教师和外聘专家等形式,锻造高水平师资教练队伍;联合20余家专业医疗机构,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近视防控专家包校指导:
三是强化考核问效。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评价结果作为对区市政府及教育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每年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所属学校签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视觉健康水平责任书,对排名落后的学校重点跟踪、督促、指导。同时,将学生体质健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升学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一是严格落实体育课程刚性要求。优化学校体育课程方案调整设置比例,落实“一天一节体育课”要求,全市中小学校体育课表逐级备案和网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市、区两级建立定期督查-通报-整改-反馈机制,确保课时刚性化要求落地落实。比如,青岛二中在全国范围较早推行一天一节体育课,对于处在人生成长与发展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不仅增强了体质,缓解了心理压力,同时塑造了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是大力提升体育课程质量。遵循小学基础期趣味化、初中发展期多样化、高中提高期专项化特点,用好课堂主阵地,完善创新“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以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十个一”项目为引领,推动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养成受益终生的运动习惯。据调研,“十个一”项目中“一项体育技能”落实率达100%,且已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十个一”项目。比如,青岛长沙路小学和西海岸新区弘德学校都充分挖掘了跳绳运动的独特育人价值,推行跳绳全员化,打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师生、亲子、社区跳绳比赛和活动,学生体质健康、亲子关系和社会满意度同步提升,将体育运动的“小项目”做成了以体育人的“大文章”
三是积极创新体育课程组织形式。各区市、学校结合实际和特色优势,探索设立体育课程和项目超市,实施体育选项走班、中职学校早晚训等试点,持续深入普及小学中、高年级游泳教学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田径、帆船等青岛优势特色项目,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振学生精神状态。比如,市南区面向全体学生普及“7+”项体育技能,全域梯次普及体育“技能链’及冰雪等特色项目,以此促进学生体能技能和体质健康双提升。高新区实验小学创新实施“零点体育”计划,每天上午第一节组织全校学生体育课,2023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抽测合格率较2022年提高 12%。
一是坚持课内外联动。积极推动体育课与阳光大课间、体育社团建设、课后托管服务灵活组合。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课外体育锻炼指导体系,加强对学生家庭体育运动的指导,定期开展远足拉练、户外拓展等群体性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登山节、健步行等具有青岛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健全市、区、镇校四级体育竞赛体系,市教育局常态化组织开展篮球、排球等13项市级联赛;市、区每年举办一届会、10项以上体育比赛,合计每年举办体育联赛和单项锦标赛150余项;学校年至少举办一届综合性运动会和一届竞技与趣味相结合的运动会,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学生体质水平。每年仅参加市级赛事的学生就超过2万人,参与各级各类运动会或体育赛事活动的学生超百万人。同时组织帆船、沙滩排球、橄榄球、击剑等专项特色赛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比如,在2024耐克全国高中篮球联赛总决赛中,青岛六十七中篮球队一路披荆斩棘,勇夺全国亚军,创造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山东省最佳战绩,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全体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是教练和队员们的努力与坚守,同时也是多年来青岛市深耕学校体育工作的积累与沉淀。)
二是坚持体教融合。将体校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突出“三配备一打通”工作模式(资质配备、师资配备、课程配备,打通学生培养通道),持续深化体育特长生招生改革,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市各级各类体育特色学校(项目)和国家、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整合体育俱乐部训练基地等社会资源,推动35个竞技体育大项进校园,百余家企业承办市级青少年体育比赛。比如,崂山区实验学校通过培养本校优秀教师、整合少儿体校教练、引进项目专职教练、与专业俱乐部合作等方式,将教师与教练有机融合,配备专职体育教师20名、体校教练10名,优势互补,成功打造优质体育教师团队,体教融合经验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市委主要领导好评。
三是坚持足球特色。以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创新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近8年累计招收近万人,每年200余人获得国家二级以上足球运动员等级证书,2023 年输送11名青岛籍运动员入选国家和省级足球队,2024年5月青岛市获批全国校园足球人才改革试点地区。连续举办34届青岛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每年参赛队伍约350余支,比赛900余场,近7000人参与市级比赛,带动近40万学生经常性参与足球运动。在2024年山东省校园足球联赛(争冠组)高中组比赛中,青岛市共有男、女队6支球队参赛,均进入八强,包揽男子冠亚军,这是山东省校园足球历史上首次出现来自一个地区球队争夺冠亚军。
一是建强师资队伍。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队伍,通过公开招聘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兼职、购买社会服务、与专业机构合作、招募志愿者等多种方式,解决体育教师短缺问题,目前青岛市中小学配备专任体育教师 6300余人。创新校医配备模式,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医教兼顾等原则,中小学校专兼职校医配备全部达标。定期组织全市体育教师基本功展示、校医专项培训等,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和专业水平。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市区财政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资金,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及相关工作开展。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新建、改扩建学校体育场馆,推动学校优化采光照明条件、升级视觉防护教具。连续5年每年投入80万元为全市 4、6、9、12岁儿童青少年建立视光档案,各区市全学段屈光发育档案全覆盖,2023年投入300万元在全国较早开展在校生脊柱健康筛查。胶州市投资2170万元,完成教室照明达标改造 2785 间,实现了区域内中小学普通教室照明全面达标。
青岛市学校体育工作成效显著,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合格率、优良率两项关键指标均居全省第一,2024年青岛市作为唯一地市代表参加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开设体育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探索。
下一步,青岛市将进一步聚焦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目标,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以校园篮球、足球、游泳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引领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着力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多元发展新格局,为推动全市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