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起源k1体育十年品牌发展
栏目:户外知识 发布时间:2024-07-19 04:20:25

  k1体育篮球运动于1891年起源于美国,它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旧译麻省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YMCA)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5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名为“篮球”。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

  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秒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1953年,第1届世界女篮锦标赛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之后,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又把女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标志着女子篮球已全面走向世界舞台。

  在女子篮球进入世界大赛后,苏联女篮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曾独霸世界篮坛二十多年。80年代后期,苏联女篮逐渐滑坡。自70年代以来,美国女篮的水平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发展。自1971年第6届、1975年第7届世界锦标赛的第八名跃升到1976年奥运会的亚军,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和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又夺得金牌。美洲的巴西队也是世界劲旅,她们曾于1994年获得第21届世锦赛的冠军。

  亚洲女篮在世界上的地位远比男篮高得多。中国女篮曾两次取得世界大赛亚军,韩国女篮在奥运会比赛和世界锦标赛中多次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日本女篮近几年的进步也很迅速,曾经获得世锦赛第二名。亚洲女篮在世界大赛中的成绩下滑,尤其是中国女篮已被挤出世界强队行列,主要原因是后继无人,目前处于断层期。

  篮球在亚洲的发展普及程度不错,但篮球水平比较低,远远低于美洲和欧洲的水平。随着韩国男女篮在新老交替中实力减弱,亚洲篮球的格局已从过去十几年的中韩争霸演变成了目前的中国领跑、群雄混战。而中国篮球在巩固亚洲老大地位的同时,代表亚洲篮球向世界诸强挑战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我们不能只做“亚洲无敌、世界无为”的一方豪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粤)—非营业性—2017-0153